中国古代成语故事,要求:1.在春秋战国时期之前 2.有本意,喻意,引申意 3.不像指鹿为马之类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8 01:11:11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要求:1.在春秋战国时期之前 2.有本意,喻意,引申意 3.不像指鹿为马之类的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要求:1.在春秋战国时期之前 2.有本意,喻意,引申意 3.不像指鹿为马之类的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要求:1.在春秋战国时期之前 2.有本意,喻意,引申意 3.不像指鹿为马之类的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要求:1.在春秋战国时期之前 2.有本意,喻意,引申意 3.不像指鹿为马之类的
三人成虎
战国时代,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战国策”:“魏策”有这样一段记载:
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
“现在有个一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不相信.”
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
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
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庞葱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也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当然不会有老虎.说市上有虎,显然是造谣、欺骗,但许多人这样说了,如果不是从事物真相上看问题,也往往会信以为真的.
这故事本来是讽刺魏惠王无知的,但后世人引伸这故事成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乃是借来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否则“三人成虎”,有时会误把谣言当成真实的.
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
周幽王三年(前779),幽王姬宫涅骄奢淫逸,自从得到褒国进献的美女褒姒后,封为宠妃,整天沉溺于佳丽之中,朝政荒废.褒姒生性不笑,面对宫中玉宇琼楼,锦衣玉食,她毫无悦色.褒姒美艳无比,但整天愁云密布成为一大憾事.幽王欲睹褒姒笑容,大臣们想尽千方百计始终不得效果.一天幽王出游骊山,佞臣虢石父献出烽火戏诸葛侯拙劣计策,幽王决意一试,遂命点燃烽火.各路诸侯见烽火报警,以为京城出现敌情.迅速整装带兵而至.见君臣安然无恙,且游兴正浓,感到莫名其妙.问其原因,对方笑而不答.“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史记·周本纪》).看到这种场面,褒姒忍不住开怀大笑.看到褒姒终于开了笑口,而且笑时姿态更美,昏君乐得忘乎所以.风尘仆仆的诸侯终于明白,烽火报警,调兵遣将,原本为博宠妃欢心.王命如山,无可奈何,只得怏怏离去.为讨褒姒再开笑颜,幽王故伎几度重演. 后来褒姒生了儿子,幽王十分高兴,取名伯服.公元前774年,幽王废了申王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为王后,伯服为太子.同时重用善谀好利的奸臣虢石父为卿,国人怨声载道.申王后和宜臼把这些情况告诉父亲申侯,申侯非常愤概,毅然联合两个诸侯攻打西周.兵临城下,宫涅慌忙命令点燃烽火报警.屡受戏谑的诸侯以为又是昏君在讨好美人,按兵不动,镐京陷落,幽王被杀,西周300年历史宣告结束.这就是“一笑失天下”典故的真像.古人总结这一历史教训时认为,“赫赫宗周,褒姒灭之”(《诗经·小雅》).并发出女色祸害之大,足以亡国的哀叹!他们还把“幽王烽火戏诸侯,褒姒一笑失天下”搬上舞台,以警示后来者引以为戒. 认真分析这一历史事件不难看出,西周从强盛到灭亡,有其自身的历史轨迹.它的灭亡与褒姒之笑无直接因果关系.美女褒姒笑的是昏君愚昧,佞臣丑陋.幽王荒淫昏庸,不爱江山爱美人;大臣阿谀好利,不为百姓为君主;举国上下人心所背,危机四伏,这才是西周灭亡的真正原因.正如史学大师郭沫若所述:“奴隶主贵族对奴隶和平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促使社会矛盾不断发展,终于导致了宗周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