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报燕王书怎么翻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10:51:38
乐毅报燕王书怎么翻译?

乐毅报燕王书怎么翻译?
乐毅报燕王书怎么翻译?

乐毅报燕王书怎么翻译?
乐毅报燕王书
臣不才,不能秉承先王的教导,来顺从您的心意,恐怕触犯死罪,来伤害先王知人的明察,又损害您的正义,所以逃奔到赵国.自己背着不肖的罪名,所以不敢作解释.现在大王派使人来数说自己的罪行,我怕您不能体察先王之所以养畜亲爱臣的道理,又不明白臣怎样为先王办事的用心,所以敢于用书信来对答.
我听说贤眀的君主,不用俸禄偏爱他的亲人,而是给与才能相当的人.所以考察才能来给与官位的,是成功的君主;评论操行来结交的,是建立名誉的士子.臣拿所学的来观察,先王的举动处置,有高出世俗的想法,所以借着魏昭王的使节,亲自到燕国来考察.先王过分推举,把我从宾客中选拔出来,位置提升到群臣之上,不跟父辈同辈商量,却命我作为次卿.我自以为接受命令,秉承教导,可以徼幸无罪了,所以接受命令不辞让.
先王命令我说:“我对齐国久已有深仇大恨,不考虑燕国的弱小,而打算对齐国报复.”臣答道:“齐秉承霸国的一些教导,留有屡次战胜的遗迹,熟悉兵事,熟习战争.大王倘要攻击它,那一定要发动天下来算计它,那就没有快于联结赵国了.况且准北和宋国地方,楚国和魏国都愿意得到的.赵国倘使赞同,约楚国和魏国尽力帮助,合四国力量来攻打它,齐国可以彻底打败的.”先王说:“好.”臣才接受命令,准备了使人的符节,使臣向南出使到赵国.很快回来覆命,起兵跟着去攻打齐国.靠着合乎天道和先王的英明,齐国黄河北面的土地,随着先王进兵到济水上都占有了.在济水上的军队,接受命令攻击齐军,大破齐军.拿着精锐武器的轻装大军,长驱直达齐国都城.齐王逃奔到莒,幸免一死.珠玉财宝,车子、盔甲、宝器,全都被缴获运回燕国.大吕钟陈列在元英殿,燕国的旧鼎运回到历室殿,齐国的宝器陈设在宁台.燕国蓟丘竖立的旗帜插在齐国汶水上的竹田里.自从五霸以来,功业没有及到先王的.先王认为满足了他的志愿,认为臣不废他的命令,所以分地来封臣,使臣得跟小国诸侯相比.臣不才,自认为接受命令,秉承教导,可以徼幸地无罪了,所以接受封爵的命令没有推辞.
臣听说贤明的君主,功业建立了不会废掉,所以记载在《春秋》里;有先知的士子,声名确立了不会毁坏,所以被后世所称赞.系先王的报怨雪耻,平定万乘强国,收缴齐国八百年的积蓄,到了抛弃群臣的日子,留下诏告后嗣的遗嘱,执政任事的臣子秉承遗教,所以能够安抚庶孽,推及百姓徒隶,都可以传教到后代.
臣听说善于创作的不一定善于完成,善于开始的不一定善于终结.从前伍子胥的话得到阖闾的听信,所以吴王的足迹远到楚国的郢都;夫差听不进子胥的话,赐给他革囊,让它的尸体在江里飘浮.吴王夫差不觉悟先见的可以立功,所以把子胥沉在江里而不后悔.子胥不先见君主的气度不同,所以被投入江内仍不改变他的怨愤.使自身免于祸患,保全功名,来表扬先王的行事的,这是臣的上策.遭受毁辱的错误处置,毁坏先王的声名的,这是臣子所非常担心的.面临不测之罪,以徼幸不死为利的,是按照义来行事的人不敢做的.
臣听说古代的君子,绝交时也不发生恶毒的声音;忠臣的出走,不想勉强保全他的好名声.臣虽不才,已多次受到君子的教导了.怕您轻信旁边人的话,不考
察疏远的臣的行为,所以敢于用书信来回报,只望您的留意.

:“我听说圣贤的君王,不用俸禄私自照顾他的亲属,功劳多的就给他;不将官爵随便给他所喜爱的人,让能力相当
的人呆在那位子上。所以了解(手下的)能力而授予官职的人,是成功的君王;依照品行而结交的人,是竖立名望的人士。我凭
自己的所学来看,先王的举措(行为),有高于世事的心志,所以(在下)借着魏王的符节(出使燕国),而使自己在燕国得到
(先王的)赏识。先王抬举(在下),在宾...

全部展开

:“我听说圣贤的君王,不用俸禄私自照顾他的亲属,功劳多的就给他;不将官爵随便给他所喜爱的人,让能力相当
的人呆在那位子上。所以了解(手下的)能力而授予官职的人,是成功的君王;依照品行而结交的人,是竖立名望的人士。我凭
自己的所学来看,先王的举措(行为),有高于世事的心志,所以(在下)借着魏王的符节(出使燕国),而使自己在燕国得到
(先王的)赏识。先王抬举(在下),在宾客中(的我)选拔(官员),而(让我)立身于(他的)群臣之上,(先王)不和父
兄商量,就让我成为亚卿。我自己觉得听从(先王的)命令接受(先王的)教诲,可以侥幸不犯错,所以接受(先王的)命令不
推辞。先王命令说:‘我对齐国有积怨,不(愿意)计较(自己实力是否)弱小,就是希望向齐国寻衅。’我回答说:‘齐国,
有帝国的遗风,有屡次胜利战绩,有娴熟作战经验,(经常)练习进攻作战。君王如果想讨伐它,就必须用率领天下(各诸侯国)
的方法来谋划,最直接的办法莫过于结交赵国。况且(齐国的)淮北、宋地,是楚国、魏国都希望得到的。赵国如果同意盟约,
楚国、魏国、宋国都会尽力,四国(加入)攻打它(齐国),可以大破齐国啊。’先王说:‘好。’我便接受(先王的)口令,
派我出使南边的赵国。回国复命,起兵一起攻打齐国。凭借上天的眷顾,先王的运道,黄河以北的地利,跟着先王一举而攻占了
济上。(到)济上的军队,接受命令攻打齐国,大胜齐国。轻装锐利的军队,长驱直入来到(齐国的)国都。齐国国王逃跑到莒,
仅仅得以自己免遭(灭亡)。(齐国的)珠宝玉器等财宝,战车甲胄珍贵器具,全都收入燕国。大吕钟摆放在元英宫,原来燕国
的鼎放回到历室宫,齐国的(珍贵)器具摆在于宁台上。(燕国国都)蓟丘的植物栽到了汶河的竹田中。自从五霸以来,功业没
有及得上先王的。先王觉得顺应了他的心愿,认为我没有败坏他的命令,所以划地封赏我,使我得以和小诸侯国相比。我不够聪
明,自以为听从命令接受教诲,就可以侥幸没有罪,所以听从命令接受而没有推辞。
“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蚤知(‘蚤’通‘早’。‘蚤知’,先知,先见)之士,名成而不毁,
故称于后世。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平定)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齐国为姜太公所建,从他开始到当时大约八百年)之蓄积,
及至弃群臣之日,遗令诏后嗣之余义,执政任事之臣,所以能循法令,顺(降伏)庶孽者,施及萌隶(‘萌’通‘氓’,民众。
‘萌隶’百姓),皆可以教于后世。
“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者伍子胥(伍子胥的父、兄为楚平王所杀,他逃到吴国,辅佐吴王阖闾伐楚,
打到楚国国都郢城)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郢。夫差(阖闾的儿子,即位后打败越国,越王苟践请和,夫差答允,伍子胥
劝阻无效。夫差中越王离间计,怀疑伍子胥不忠,以剑赐死。伍子胥临死说:挖出他的眼睛挂在东门,他要看着越人入侵吴国。
夫差知道后大怒,将其尸体装入皮袋中,抛入江中。)弗是也,赐之鸱夷(读音chi一声,皮袋子)而浮之江。故吴王夫差不悟
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弗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夫免身全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离(
通‘罹’)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
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翻译:“我听说贤明的君王,建立了功业不会将它废弃,所以留名在史册之中;有远见的人士,成就了功名不会将它毁坏,
所以在后世(民众中)被称道。像先王(既)报仇雪耻,(又)平定了具有万辆战车的强国,收缴了(齐国经历)八百年的积蓄,
等到(他)抛弃群臣(死去)的日子,遗留下来的条令诏告后代具有重要的意义,执政担任事务的臣子,才能遵循法令,降服庶
出(国王的正妻以外妻妾所生)作孽的人,(恩泽)施加到百姓头上,(先王的教诲)全都可以教导后世子孙。
“我听说善于劳作的人不一定善于成就事业,善于开始的人不一定善于收尾。从前伍子胥说的道理得到阖闾的接受,所以
吴王(阖闾)的足迹远涉到(楚国的国都)郢。(阖闾的儿子吴王)夫差不认可(伍子胥的观点),赐给他的是(装尸体的)皮
袋子并(让他)浮尸江上。所以吴王(夫差)没有领悟(伍子胥)有远见的观点可以建立功业,因此将伍子胥沉尸(江中)而不
后悔。伍子胥没能预见到(不同的)君主不同的雅量,因此(被)沉入江中也不改(他的处世方法)。(所以)避免我自己遭殃
保全我的功绩,来张显先王的事迹(知人善任),是我的上策啊。罹患毁誉受辱的错误,损贬先王名声的事,是我最担心的啊。
面临不测的罪行,来侥幸获得利益的事(帮助赵国攻打燕国),按照道义的标准(我是)不敢去做的。
“我听说古代的君子,断绝交往不说(别人的)坏话;忠臣离去,不表白自己的好名声。我虽然不聪明,(但)经常受君
子的教诲啊。怕您身边的人听信左右(臣子)的话,而不能了解(我这个)被疏远了的人的品行啊。所以斗胆用书信呈报,请君
主明察啊。”

收起

乐毅报燕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