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吏为师与秦王朝的兴衰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9 12:21:03
以吏为师与秦王朝的兴衰

以吏为师与秦王朝的兴衰
以吏为师与秦王朝的兴衰

以吏为师与秦王朝的兴衰
以吏为师
  秦代的教育制度,源自于法家的教育主张.
  始皇在咸阳宫大宴群臣,博士淳于越继前丞相王绾之后,再次建议始皇遵从古道,分封子弟,以对付万一出现的功臣篡权.丞相李斯反驳说,不注重现实问题,却去倡导学习古人,定会使人心浮动.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除秦国以外的列国史书,都应焚毁;除博士官外,私藏百家之书、私议百家学说者,都应该受到惩罚.只有医药、卜筮、种树等实用性的,与政治无关的书可以保存.想学习法律的人,只能以吏为师,在实践中掌握.实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教育制度
  以吏为师即整个社会除文吏外,没有具备文字能力的人,人们要学习文字,只能向政府官员学习.政府官吏承担教育行政官员和教师职责.(学习的内容是朝廷的法令,参见此条以法为教)
  早在西周时期,古代典章文物,俱掌于官府;礼、乐、射、舞器,都藏于宗庙.民间无书无器,学术专为官有,教育非官莫属,非官莫能.当时也是学在官府,官师合一.至春秋战国时期,学术繁荣,官学衰落,私学兴起,教育冲破了“以吏为师”的局限.至秦朝,为了统制舆论,钳制思想,又在全国确立了“以吏为师”的吏师制度.
  一提起秦始皇都会有许多争议性的话题,我虽在咸阳居住,但对秦王朝的事情知道的并不多,我时常在想,既然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灭了六国,统一中华,那么就应当是很有实力的,尤其是秦王朝的军队,那该是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才是,可为什么只过了十五年,这个王朝就灭亡了呢?那支不可一视的军队为什么能打天下,却没有保江山的能力?怎么说都不相信.在历史课中了解到陈胜、吴广不过就是个小卒,在他们造反以后响应的人很多,在几乎没遭到抵抗的情况下就迅速的攻到了临潼.难道说秦在建国以后就解散了军队?我想这是不可能的,那么秦国的大军跑哪里去了?我看了许多的资料都是含糊其词,没有个合理的解释,要是说当时驻守北方的二十万大军都被杀了,那么南方的军队呢?他们在国家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怎么会不救过呢?真搞不明白.
  后人评价说当时的秦军是天下最厉害的军队,这我们从当时秦军的制度中能看出来,首先是纪律森严,一支军队如果没有严明的纪律那么就是土匪,秦军的纪律之严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清楚的. 赏罚分明的制度对当时的秦军来说是最鼓舞士气的,这一点没有哪个朝代可以达到秦国的水平,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爵位一级、田宅一处和仆人数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如果一个士兵在战场上斩获两个敌人首级,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立即成为自由人.如果他的妻子是奴隶,也可以转为平民.所以他们才会不怕死,所以他们甚至会抢首级. 我们从史书中看,当时的秦国不过六百万的人口,可是却样了一百万的军队,这样的数字对比就是放在经济发达的现代都是不可想象的,这就说明当时的秦后方是多么的强大,要不怎么能养活如此多的军队常年在外征战?还有就是他们的武器也是当时最先进的,不同时代的兵器有同样的尺寸,中国史上最强的弩兵,别忘了弓弩对付骑兵最有效,他们曾经一年之内把匈奴人赶到黄河北边,长平之战,赵军统帅就是被秦弩兵所杀.这些战绩有一半功劳都是因为有了先进的武器.
  有史书是这样记载的;对于重视家族传承的中国人来说,军功爵是可以传子的.如果父亲战死疆场,他的功劳可以记在儿子头上.一人获得军功,全家都可以受益.当时一个著名的说客这样描述战场上的秦军:他们光头赤膊,奋勇向前,六国军队和秦军相比,就像鸡蛋碰石头.他们左手提着人头,右胳膊下夹着俘虏,追杀自己的对手.在说客绘声绘色的叙述当中,可怕的秦军令人不寒而栗,我就想当时秦军的敌人不是被他们打败的,而是让吓死的,有谁见到这样的军队会不害怕?我曾经两次到过兵马俑,兵马俑多用模塑结合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是先烧后接,有的是先接再烧,火候均匀、色泽单纯、硬度很高.秦始皇兵马俑整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从中可以看出秦兵来自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民族,人物性格也不尽相同.陶马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就是在4000年后的今天,我们还是可以从这些你人身上看到秦军当年的霸气.
  除了其政治先进、经济发达、外交灵活、地势优越等有利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它有一支将精兵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军队.秦朝的强大和商鞅是分不开的,在商鞅得到重用的后,他大胆的实行了变法,他的变法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次从秦孝公三年开始,主要内容包括:编造户籍,实行什伍连坐;奖励军功,颁布按军功赏赐的制度;奖励农耕,制定"垦草"开荒的法令等.第二次变法在秦孝公十二年开始,这次变法比第一次更进一步,主要有"开阡陌封疆",废除封建领主的土地所有制;普遍推行县制,设置直属于国君的县一级行政机构;直接征派赋役,按户按人征收军赋;统一度量衡,取消各领主的家量;革除残留的戎狄风俗等.经过这两次变法,完成了秦国从封建领主制到封建地主制的历史转变,封建领主贵族的经济势力和政治势力逐步消除,封建地主制的新兴政权日益巩固;农业劳动力增加,耕地扩大,以粮食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生产日益发展,工商山泽之利主要集中于封建国家之手,政府的财政收入日益富裕;农战方针具体落实,军事力量日益强大,一步步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这些改革揩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要不是这些制度的改革,那当年的秦军是不可能灭了六国统一华夏的,虽然这一制度都是为了当时的战争所修订的,但很多的条文到今天还在沿用,可见秦朝对中国的贡献有多大.
  什么东西都是把双刃剑,这个制度虽然说保证了军队的强大,但对老百姓来说是承受不起的,制度上背离人性,把人象畜生一样使唤,各种折磨人肉体的法律合刑具纷纷出炉,.在人的心理上是一个人的兽性大于人性的年代,看看当时政坛上大人物的言行还有下场就知道.不过比起其他朝代秦的法律还算“仁慈”的,没有那些伪善的儒家思想洗脑,八股文的摧残,人还可以活的明白死的明白.重视农业压制商业,严酷的法律,欺诈和残忍的统治术让秦灭很快消灭,再有就是动用大量人力物力修长城!难道当时的北匈奴就真的那么可怕吗?这项工程不知道让多少人失去生命,如果把这笔开支用在支持工业或者商业上,那么秦朝是不会那么快就灭亡的.很显然,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可见一个国家的制度对自己的统治是多么的重要,一个当时看似好的制度,在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以后是不是应该进行改革,这在当时好象没有人研究.至于说当时的赵高这样的奸臣,我想他们的能力还不足以把个国家给搞垮了,真正错的是当时的制度,这样的制度造成了国内的不团结,我想制度应该是秦朝灭亡的元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