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李煜 黄庭坚两首词都写到了春,但表达的内容不同,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李煜的清平乐最后一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好在何处.现在就要.是问题不是赏析.不要答非所问 ,不过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9 14:32:10
清平乐 李煜 黄庭坚两首词都写到了春,但表达的内容不同,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李煜的清平乐最后一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好在何处.现在就要.是问题不是赏析.不要答非所问 ,不过还

清平乐 李煜 黄庭坚两首词都写到了春,但表达的内容不同,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李煜的清平乐最后一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好在何处.现在就要.是问题不是赏析.不要答非所问 ,不过还
清平乐 李煜 黄庭坚
两首词都写到了春,但表达的内容不同,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李煜的清平乐最后一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好在何处.
现在就要.
是问题不是赏析.不要答非所问 ,不过还是要谢谢回答者

清平乐 李煜 黄庭坚两首词都写到了春,但表达的内容不同,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李煜的清平乐最后一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好在何处.现在就要.是问题不是赏析.不要答非所问 ,不过还
李煜与黄庭坚的《清平乐》赏析
  清平乐
  [南唐]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赏析】
  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个皇帝.他有书画、音乐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他的词作清丽雅致,感情真淳,具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高中二年级的课本选了李煜的一首《虞美人》,今天我们欣赏他的另一首作品《清平乐》.这首词声情并茂地抒写了忆念其弟的离别之情,也是极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首词.
  李煜采用了错落有致的笔法,于情景交融中抒发深切的离情."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春天本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应该是处处阳光明媚,生机盎然,可是皆因一个"别"字,使人触目皆伤,柔肠寸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是紧承上一句,具体写"触目"之伤.梅花若雪,本来也是极其美妙的景色,可是因为"别",使得人心也乱了--不是花乱,是心乱,那拂不去的,也不是花瓣,而是离愁."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古有鸿雁传书的故事,可是眼前却是雁归人未归,更添伤感.进而人未归,梦亦不成,怎不叫人伤心呢?这二句似虚似实,轻柔缥缈,形成了强烈的审美情感的张力.最后以一个精典的譬喻做结:"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词意倾注,流走如珠.
  李煜词最精妙之处在于他善于运用譬喻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这首《清平乐》通篇都在抒写"离恨",可是"离恨"是非常抽象的一个东西,要怎样才能做到把自己心中由离恨引发的愁苦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呢?除了氛围的营造,情绪的渲染,最精典的莫过于那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春草比喻愁思,直接影响到后来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一则言其多,二则言其广,三则言其不尽,比喻新颖贴切,令人拍案叫绝.而李煜在其他词作中亦有类似情况的佳句:如他在《乌夜啼》里说:"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又把心乱如麻,牵肠挂肚的心情刻画得入木三分,耐人咀嚼.还有那首流传千古的《虞美人》中的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春水比喻愁思,也写出了愁思深、长、不尽的特点,而更显惆怅迷蒙.这些都是李煜善于运用譬喻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好例子.
  这首词多采用白描手法,语言清新淡雅,不饰雕琢,恰如清水芙蓉,天然成姿.这首《清平乐》没有用任何典故,也没有堆砌华丽的辞藻.只是借助落梅、鸿雁、春草等意象来直抒胸臆,却达到了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字字写物,句句写景,可是我们却能感受到字字句句都是在写人心.用清新淡雅的语言表达迂回曲折的复杂心情,故能取得清而不淡的动人魅力.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评析]
  这是一首构思新颖、格调清奇的春之短歌.上片以发问起调.作者没有描写落花流水春残景象,也没有表现悼红惜绿的伤春情怀,只由问春而至寻春,其徘徊寂寞之情态,希冀驻日回景之衷肠已跃然纸上.下片以反诘句承接,将上征下痴语奇想轻轻宕开,而将惜春寻春之情,引入更奇妙的境界,黄鹂是春天的使者,她或能知道春天的踪迹.何不住问之?但人情鸟语难通,寻春愿望终成泡影.不仅春之芳踪仍无处寻觅,且黄鹂也乘风振翼,一去无迹,眼下只有春去夏来,蔷薇花开,词人的一腔芳菲之思,亦随鸟飞春尽而不知所终.
  鉴赏
  此为惜春之作.词中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象失去了亲人似的.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此词高妙处,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故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下片再转.词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世界里来,察觉到无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唤回来.但词人仍存一线希望,希望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这样,词人又跌入幻觉的艺术境界里去了.
  末两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它宛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乎是回不来了.
  此词为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作者近乎口语的质朴语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全词的构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归何处,一心要向别人请教;无人能知时,又向鸟儿请教.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啭,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词人自己又无法理解,这比有问无答更可叹.最后,鸟儿连“话”都不“说”,翻身飞走.这番妙趣横生的抒写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