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邹容的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6 15:21:55
有关邹容的故事

有关邹容的故事
有关邹容的故事

有关邹容的故事
邹容, 汉族,民族英雄,革命家,重庆巴县人.1902年赴日本留学,投身民主革命,是与秋瑾齐名的著名革命演说家.1903年,以“革命军中马前卒”写成《革命军》一书,旗帜鲜明、通俗易懂地回答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特别是提出了“中华共和国”二十五政纲,系统地阐发了孙中山“建立民国”的设想.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理论经历了孙中山提出———邹容发展———同盟会政纲确立的发展轨迹,这是邹容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重大贡献.
  1903年,章太炎因“苏报案”被捕,邹容慷慨入狱.1905年4月3日死于上海狱中.辛亥革命成功以后,孙中山追赠邹容为“陆军大将军”,崇祀宗烈祠.
  推荐评语:中国近代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写下篇章的重庆人.
  中国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家.原名绍陶,又名桂文,字蔚丹(威丹),留学日本时改名为邹容.四川省巴县(今重庆巴南区渔洞)人.6岁入私塾,12岁育《四书》、《五经》、《史记》、《汉书》及名家传记.其父要他科举高中,他却讨厌经学的陈腐,鄙弃八股功名,喜读《天演论》、《时务报》等新学书刊,心向维新变革的新思潮,常“非尧舜,薄周礼,无所避”.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他随兄应巴县童子试,题旨皆《四书》、《五经》,他遂罢考而去,遭父笞责而志不改.当得知谭嗣同等六君子变法遇难的消息,他悲愤不已,作诗曰:“赫赫谭君故,湘湖士气衰.惟冀后来者,继起志勿灰.”表达了他的惋惜与变革志向.后入重庆经学院读书,仍关心国家大事,立志救国救民,常侃侃议论政事,以致被除名.
  光绪二十七年(1901)夏天,他到成都参加官费留学日本的考试,被录取.临行前,当局以其平时思想激进,取消了他官费留学日本的资格.1902年春,他冲破重重阻力,自费东渡日本,进入东京同文书院补习日语,大量接触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文化,革命倾向日趋显露,并结识了一些革命志士,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爱国活动.他刚毅勇为,常争先讲演,陈述已见,切齿于满清统治的暗弱腐败,向往中华民族的新生崛起.其辞犀利悲壮,鲜与伦比,为公认的革命分子.
  邹容在上海寄居于爱国学社,与章炳麟的写作,署名为“革命军中马前卒”.章炳麟为之作序.该书约两万字,分为七章,其中以“绪论”、“革命之原因”、“结为忘年交,互以倡言革命相激励.他发起组织中国学生同盟会,积极参加拒俄爱国运动;奋笔疾书,完成《革命军》革命独立之大义”为全书重点.邹容以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提出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为指导思想,阐述了反对封建专制、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必要性,指出了“革命”乃对上下古今、宗教、道德、政治、学术,以及日常事物存善去恶、存美去丑、存良善而除腐败的过程,故赞美曰:“巍巍哉!革命也.皇皇哉!革命也.”他还从满清王朝官制的腐败、刑审、官吏的贪酷,对知识分子、对农民、对海外华工、对商人、对士兵的政策及对外的一系列政策,揭露了满清政府对国人的压迫和屠戮,分析了革命爆发的必然性.明确宣布革命独立之大义在于:“永脱满洲之羁绊,尽复所失之权利,而介于地球强国之间”,“全我天赋平等自由之位置”,“保我独立之大权”,即推翻满清封建专制王朝,建立“中华共和国”!1903年五月,《革命军》在上海出版,《苏报》发表章炳麟的文章,广为介绍,称赞《革命军》是震撼社会的雷霆之声!
  1903年6月,因《苏报》宣传《革命军》,被相互勾结的中外反动派查封.江苏候补道俞明震赴上海查办革命党,章炳麟等人被捕入租界狱.邹容奋起投狱,与章炳麟共患难.被判刑两年,罚做苦工.因洋人待“犯人”甚虐,麦饭粗劣,邹容被折磨致病,于1905年4月3日卒于狱中,年仅20岁.上海义士刘三收其遗体安葬在上海华泾乡野.
  邹容短暂的一生,是以推翻满清王朝、革新中华为已任的一生,是追求革命的一生.他的《革命军》尽管有一定的时代局限,但它喊出了中华民族谋求革命独立之呼声,所以问世之后风行海内外,章炳麟称之为“义师先声”,章士钊主笔的《苏报》誉之为“国民教育之第一教科书”,是署中国第一部系统地、旗帜鲜明地鼓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宣传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不朽之作.1912年2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签命令,追赠邹容为“大将军”.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题诗赞曰:“少年壮志扫胡尘,叱咤风云‘革命军’.号角一声惊睡梦,英雄四起挽沉沦.”这是对邹容及其《革命军》的中肯而确切的评价.
  为纪念邹容,在出生地重庆和就义地上海都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邹容路.
  故事------邹容罢考
  自称“革命军中马前卒”的近代民主革命家邹容,1885 年出生在四川巴县(今重庆)的一个商人家庭里.他小的时候,在家乡的私塾里读书,是个拔尖儿的好学生.
  当时,封建科举制度虽已进入风烛残年,但许多人仍把“读书应考”当作“入仕做官”的敲门砖.邹容的父亲邹子璠,也一心指望儿子能够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1896 年,邹容刚满十一岁,邹子璠就让他和哥哥一起参加巴县的童子试.
  路上,邹容小嘴撅得老高,圆圆的脸蛋上好像蒙了一层阴云.哥哥问他为啥不高兴,邹容说:“现在官场如此腐败,我真不想涉足其间,玷污了自己.再说,科举考试规定人人必须做那种束缚人的八股文,太无聊了!”
  哥哥赞同地点了点头,再也没说什么.他又何尝不是“父命难违,勉强应付”啊!
  当兄弟俩赶到考场的时候,考官已经正襟危坐在台前了.邹容接过试卷,一看题目,气就来了:“哼,鬼才明白它的意思!”接着,随手把试卷扔到一边,索性连做也不做了.
  这时,有几个考生沉不住气了,壮着胆子提出:试题词意晦涩,不甚了然,请考官予以解释.
  谁知那考官不但不做解释,反而把这几个考生狠狠挖苦了一番.
  憋了一肚子闷气的邹容再也忍不住了,“呼”地站了起来,与考官“交上了火”:“题目出得不周,为何不能询问?”
  骄横的考官没想到有人竟敢当众与他顶撞,顿时恼羞成怒,硬说邹容触犯了考规,要差人打他手心二十大板.
  邹容毫无惧色,指着考官的鼻子吼道:“我得罪的是你,为什么要差人打我!”说罢,愤然离开了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