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德和文明的关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8 08:52:21
社会公德和文明的关系

社会公德和文明的关系
社会公德和文明的关系

社会公德和文明的关系
社会公德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时时、处处、事事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多年来的工作实践从社会公德与精神文明关系、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加以分析,充分发挥社会公德的优势,在实践中提升社会公德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从社会公德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看作用
  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集中反映,它与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搞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有助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上新台阶.
  社会公德,是人类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形成的为维护人类社会公共生活、社会秩序,调节人们之间关系而形成的简单行为准则和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整个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公德的范围和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或叫两个层次:一个方面是指在事关重大的社会关系,社会活动中,应当遵守国家提倡的道德规范,如纳入宪法的“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就属此类;另一个方面是人们在日常的公共生活中,应当自觉遵守、维护的公共利益、公共秩序、公共安全、公共卫生等守则,如爱护公物,尊老爱幼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社会公德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遵守社会公德是对每一位公民最起码的要求,它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遵守社会公德对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养成人们良好的道德习惯有着重要意义.
  精神文明,是指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社会精神生活极成果的总和.包括两大部分,即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根本任务是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由此可见,精神文明建设要从每个人提高自身境界做起.每个人的思想道德境界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实现社会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过去我们常见的情况是,一般性的全局性的大道理讲得多,国家、社会的道理讲得多,家庭、单位的道德讲得少;阶段性的道德讲得多,公共性的道德讲得少等.这不是说这些内容不该讲,而是说如果讲大的、抽象的方面忽略小的、具体的方面,就容易造成一种脱离实际的情况.新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如果没有社会公德意识作为基础,高层次的道德观也就难以形成.社会公德在精神文明结构系统中属于基础工程、属于子系统,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集中反映.它决定了创建活动要以规范公民日常生活和日常行为为目标,着眼于抓小事,从小事抓起,从细处抓起,养成良好习惯,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科学持续发展.
  二、从社会公德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看作用
  社会公德虽然是道德最低层次的要求,但却是道德形成的基础,是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的基石.在人类精神面临挑战的.今天,历史正是从伦理的重要形式把社会公德建设提到了整个精神文明建设面前,这无疑说明了社会公德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首先,从现状看社会公德的重要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尽管社会公德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但现状也令人担忧.前不久金华市进行了“十大不文明行为”征集活动,共收到1万多张选票,对社会公德就有9500多条,排在前十位的不文明行为,全部是社会公德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行为动机的物欲化、行为举止的粗俗化、人际关系的冷漠化、情感世界的虚伪化、观念世界的无根化.人们怀着期待的心情盼望着建设一个美好的社会风尚,重建人生,重建社会文明.这当中自然希望维系人类共同生活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能够愈未愈成为全体人民共同遵守的方面.因此,社会公德的地位是日益提高了.
  其次,社会公德的建设为人们重视.社会的变化和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把人类社会生活的领域联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的密切关系,使得社会公德的建设显得更加重要.因为人们越来越感到,要保证人类社会生活的协调和良性运转,不能没有健全而又能实施的社会公德.
  再次,与社会公德相关的领域更宽广了.过去在我们看来是一些“非道德”的领域,如今也是有了道德的意义.如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户联网的迅猛发展,“网德”问题,实际也是社会公德问题,……等等.今天已经是社会公德的规范,成为人类生存的条件,具有不可忽视的公德价值.
  第四,从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对社会公德建设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社会公德的重要地位.从“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到整治“脏乱差”,从“讲文明、树新风、改陋习”到“文明出行、关爱生命”等活动,都是中央发出“提高社会公德”水平的重大活动.从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到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都十分强调社会公德建设,特别是2010年中共中央公布《公德道德纲要》科学、系统归纳了社会公德的内容,这充分说明,社会公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更为突出而日益重要起来.
  三、社会公德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直接作用
  社会精神文明的涵盖面是相当宽的,但是历史总是以伦理的形式把它提到整个人类面前.因此,社会公德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1、社会公德是衡量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
  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上,社会的道德风尚,通常是衡量一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如,历史上一些有远见卓识的思想家,历来都重视社会公德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列宁就十分重视共产主义的道德法则对社会文明进步的作用,他再三说:“道德是为人类社会升到更高的水平,为人类社会摆脱劳动剥削服务的”.我们党在《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把“五讲四美”做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实际步骤;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中,把“社会公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中共中央关于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目前,在全国开展的如火如荼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都以抓“社会公德建设为切入口,突出了社会公德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虽然,社会公德是对生活在社会的人们的最起码、最简单的道德规范,但是人们实行社会公德的自觉程度和普及程度,可以看出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状况.例如,人们在日常公共生活场所中活动,在离开了所在单位集体和领导的监督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能够符合社会公德的规范,能够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秩序,出行做到文明等等,这是人们社会公德修养好的表现.在这样的场合下,如果绝大多数人的行为符合社会公德的要求,对少数违反社会公德的人的行为,有人敢于规劝和制止,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迫使这些人的行为规范化,这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好、社会风气正、社会风尚淳的重要标志.因此,可以说社会公德是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
  2、社会公德是加强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
  社会道德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公德又是社会道德的基石和支柱之一,是衡量一个社会道德风尚好坏,一个阶级兴亡的重要标志.一个社会的公德遭到践踏和沦丧,就会给这个社会的崩溃打开一个缺口.社会公德这一道德的基石和支柱垮了,那么,整个社会的道德体系也就可能土崩瓦解,可能导致破坏整个社会的安定和发展.一个社会,一个阶段如果连最基本、最简单的共同生活准则都不提倡、不遵守,那么,这个社会,这个阶级便无法向更高的文明攀登,这是历史上许多正反事实所证明了的真理.
  社会主义是崭新的社会形态,为社会公德的普及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在我国把“五爱”作为社会公德写入宪法之中,把“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守守法”写入中共中央的重要文件里,这再次说明社会公德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在群众性创建活动中,首先,必须从社会公德为切入点,从社会公德这个道德系统的基础出发,不断提高公民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为逐步向更高形态的社会公德发展创造条件,这便是我们的力量所在.
  3、社会公德是创造良好社会风尚的有力武器.
  一种社会风尚,从来就是人们的愿望、趣味、情感、传统、习惯等社会心理、社会公德的表现,是反映社会精神文明的一种重要形式.因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怎样,总是首先而普遍地从社会风尚中表现出来.社会风尚听之无声、望之无形,但一种好的社会风尚却能对社会的发展起巨大作用,它可以使人精神振奋、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热爱祖国、奉公守法、廉洁正直、生产发展、社会安定.反之,谋私利、搞特权、贪脏枉法,为所欲为,则正气不伸,邪气不罚,人心瓦解、斗志涣散,生产停滞,社会不安,这是我们必须认真加以注意的.
  当然,社会风尚也是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的综合指标,归根结底是社会经济关系的综合反映.它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党风、民俗、习惯、志趣、爱好、爱情、婚姻和家庭道德,社会公德系统领域.但是其中的社会公德,由于它是一个社会全体居民都必须遵循的维护社会正常生活的最基本、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它具有共同性、群众性、传统性的特点,它不受阶级、职业、家庭生活的局限,渗透在社会风尚的一切方面.所以,它是社会风尚最基本、最起码、最广泛的标志.正因为如此,人们遵守社会公德,发挥社会公德的作用,就有助于防止不良社会风气的滋生,有助于纠正和克服某些不良社会风气的蔓延;还有助于好的社会风尚的形成;更有助于造成一个守秩序、讲信用、爱卫生、尊老爱幼、文明礼貌、和睦相处、助人为乐的良好的社会环境.
  4、社会公德具有监督和精神感召作用.
  社会公德作为道德的内核,它主要在人们现实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行使着强大的舆论监督作用和精神感召作用.简明而言,是发挥着维护现实的稳定、公道、扬善惩恶的“准法律”功能,从而在这些范围内强制性地调节和规范着社会生活中的人们的言论和行动.
  四、充分发挥社会公德的作用,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研究和分析社会公德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其目的和归宿以焕发社会公德主体的德行自觉,实现社会公德的优化,推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
  1、充分改善人民经济生活,为提升社会公德水平夯实基础.人类从野蛮向文明的飞跃,关键是生产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我国古代早就有朴素的物质基础论的思想,最明白不过地指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人民的生活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分配不公”.社会公德中很重要的道德思想是主张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把社会公德的提升建立在按劳分配的基础上,才能为广大劳动群众所理解、所践行.
  2、充分发挥的舆论引导作用,为提升社会公德水平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社会舆论所形成的“观念磁场”对人的思想意识、情感世界、道德取向等都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和感染力,对形成正确的社会公德观念、弘扬高尚的社会道德情操、评价倡导社会公德选择、揭露贬斥缺德现象,营造良好的社会公德氛围等都是有巨大的作用.为此,要积极运用大众传媒、文学艺术以及体育活动,对社会公德建设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要积极运用广播、电视、报纸、刊物和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加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公德问题的引导;要积极运用电影、电视剧、戏曲、音乐、舞蹈、美术、摄影、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各类文艺作品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良好的社会公德风貌;要积极利用社会公益广告,道德墙、宣传栏、黑板报等文化阵地,大力宣传社会公德,开展舆论监督,批评不道德的现象.引成强大的“道德磁场,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社会公德精神,提升全社会的公德水平.
  3、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的作用,培育社会公德主体的德行自觉.宣传教育是社会德优化极为重要的基础工程,它对于搞好社会风气,净化社会环境,培养人们高尚的精神境界、高尚的思想情操和高尚行为品质,焕发人们的德行自觉,都是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首先,必须讲求宣传教育对象的层次性,区别干部与群众、城市与农村,大人与小孩,学校与单位,文化水平的高与低,经济条件的好与差等等具体情况,有针对性施教;其次,必须讲求宣传教育内容的阶段性,要结合每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和实际情况,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点到面,分阶段分顺序进行;再次,必须讲求宣传教育方法的科学性,把社会公德纳入学生课堂教学,纳入干部职工晋级晋升,与广大公民利益挂钩,组织各种人员“公德论坛”,完善社会公德评议会、协会等,开展各类社会公德竞赛等;第四,必须大力宣传道德模范人物,激励大家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领导干部以身作则,通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教育和培养,使广大人民群众树立德行的自觉,切实提升社会公德水平.
  4、充分发挥群众性创建活动的作用,养成社会公德主体的良好习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中指出:要坚持在各种类型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使人们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行升华.各种道德实践活动源于基层、扎根群众,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群众性创建活动是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造,它的诞生起就以治理社会风气,提高公民社会公德为突破口.但长期以来,不少地方、不少人受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把创建活动作为评比检查、形象工程、搞卫生……等等的工具,做些表面文章,而且混淆了职能,“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责任田”.也一次次将人们的精神世界推上了飘摇恍惚的无根状态.对社会公德和良心的呼唤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最强音.要回到创建活动的本来意义上,把社会公德建设贯穿到创建活动的全过程,重点解决好文明言行、文明出行、环境卫生、服务质量、交通秩序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力开展“讲文明、送温暖、献爱心”、“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好家园”等活动.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在参与社会实践中,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
  5、充分发挥政策制度的导向作用,为社会公德建设提供政策制度保障.社会公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要靠宣传教育,也要靠法律、政策和规章制度.我国社会公德中的一些内容,在宪法、法律和地方性法规、条例上作了明确规定.如交通规则……等,但还有许多内容,显然不能象法律那样通过强制手段使人接受,如金华在2010年票选出来的“十大不文明行为”乱扔乱倒垃圾、乱吐痰、便后不冲洗……等等,对这些最基本的社会公德要求,也应有一定的制度上的规定.制度上的优化是社会公德进步的保证.各城市、社区、各村镇等都要建立、修订《市民守则》、《村民公约》等规章制度,充分体现社会公德的规范和具体要求.要把思想引导与利益调节、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统一起来,加强督促检查,加强城市、村镇管理,严格考核奖惩,确保各种社会公德守则和公约在实践中得到落实,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