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长恨歌》的读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5:04:09
求《长恨歌》的读后感

求《长恨歌》的读后感
求《长恨歌》的读后感

求《长恨歌》的读后感
《长恨歌》读后感
王安忆的《长恨歌》30万字,我看完用了两天.虽然是比较少有的能称为文学作品的东西,但可读性并不算强.文字华丽、拥挤而唠叨,不顺畅,转弯抹角的.整篇故事晦暗暧昧,有点腐败的气息.故事的写作手法很独特.一点一点地描写,逐渐连缀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象一个个珠子连成的项链.
读后,总体感觉是一个对旧上海往昔情怀、情境的遥望和追忆,虽然描写的是人物的经历、命运,但这命运是渗透在背景中的,是给这背景作点缀的.就象开篇对弄堂的描写——“站在一个至高点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壮观的景象.它是这城市背景一样的东西.街道和楼房凸现在它之上,是一些点和线,而它则是中国画中称为皴法的那类笔触,是将空白填满的.”主人公王琦瑶曲曲折折的命运便在对往日上海滩文明的描绘中,一步步展开来.故事时间跨越半个世纪,从琦瑶豆蔻年华开始,一直到她60多岁被害至死止.
感觉主人公王琦瑶写得并不可爱,一个20年代旧上海的小女子,正当好年华的时候,因命运的缘故辉煌了一次,然后,就堕入无边的黑暗中.仿佛莫泊桑的小说《项链》里的路瓦栽夫人.
书中人物不多,都是琦瑶的女朋友和男朋友,及琦瑶的女儿的女朋友男朋友.也不看重历史背景,只是在走女人的心路.
琦瑶的几个男人,李主任、程先生、康明逊、老克腊、萨沙.除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程先生,其余的都辜负了她.她便在这辜负中坦然地做着女人,最后死于谋财害命.由此画了句号.
琦瑶16岁竞选上海小姐后,被李主任看中,做了李主任的情妇,李是军政界要员,不久死于飞机失事;程先生是琦瑶的仰慕者,追随琦瑶终生;康明逊是个顾首顾尾的纨绔子弟,给了琦瑶一段没希望的感情,始乱终弃;老克腊是琦瑶女儿一代的男人,给了琦瑶爱的希望,也导致了她的死.
人物刻画最成功的,倒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配角李主任.血肉丰满、跃然纸上.“在女人的事情上,李主任总是当机立断,不拖延,也不迂回,直接切入正题的.是权力使然,也是人生苦短.”
“李主任上了车坐在她身边,身材虽不高大,可那威严的姿态,却有一股令人敬畏的气势.李主任是权力的象征,是不由分说,说一不二的意志,唯有服从和听命.”
“李主任并不问王琦瑶爱吃什么,可点的菜全是王琦瑶的喜爱,是精通女人口味的.”
琦瑶是恬静美丽的,也是坚强的,她的坚强体现在她作为一个女人的命运的不挣扎、不抱怨、坦然承受,以及对生命中男性的温柔和体谅.
《长恨歌》里的爱情也是影影绰绰若有若无.似乎只有程先生对琦瑶的爱情是实打实的.如果说王安忆与张爱玲相像,可能就是描写感情态度上的相似了.细致入微的冷静客观,甚至本应该惊心动魄的激情都是冒着冷气的.
《长恨歌》已由关锦鹏改编成电影,郑绣文饰王琦瑶,梁嘉辉饰程先生,吴彦祖饰康明逊,胡军饰李主任,黄觉饰老克腊.
我先看的电影,后读的小说.电影的人情味要比书浓厚很多,爱情和友情都很丰富.郑绣文将琦瑶演得活色生香.梁嘉辉演的程先生,更是专情到骨头里,非常耐看.书中更多的是张爱玲式的冷冷的旁观,和略带调侃意味的冷静的叙述.
对王琦瑶这样的女人,作者作了个总结,是赞赏,是惋惜,也是慨叹——“她们是彻底的女人,不为妻不为母,她们是美了还要美,说她们是花一点不为过.她们的花容月貌是这城市财富一样的东西,是我们的骄傲.感谢栽培她们的人,他们真是为人类的美色着想.她们的漫长一生都只为了一个短促的花季,百年一次的盛开.这盛开真美啊!她们是美的使者,这美真是光荣,这光荣再是浮云,也是五彩的云霞,笼罩了天地.那天地不是她们的,她们宁愿做浮云,虽然一转眼,也是腾起在高处,有过一时的俯瞰.虚浮就虚浮,短暂就短暂,哪怕过后做它百年的爬墙虎.”

《长恨歌》读后感
这几天终于看完了王安忆的《长恨歌》。写的是1946年的上海小姐王琦瑶的传奇一生。
  生得亲切如邻家女孩、性格内敛从不张扬的16岁中学生王琦瑶自己也想不到在上海小姐竞选中会得第三名,人称三小姐,一时间成了上海淑媛的代表。但从此后王琦瑶如纯洁白纸的人生便洒上了浓彩重墨。。。先是被政界名人李主任包养住进了艾丽丝公寓,她深爱着李主任,但几年后因战乱,李主任飞机失事。解放...

全部展开

《长恨歌》读后感
这几天终于看完了王安忆的《长恨歌》。写的是1946年的上海小姐王琦瑶的传奇一生。
  生得亲切如邻家女孩、性格内敛从不张扬的16岁中学生王琦瑶自己也想不到在上海小姐竞选中会得第三名,人称三小姐,一时间成了上海淑媛的代表。但从此后王琦瑶如纯洁白纸的人生便洒上了浓彩重墨。。。先是被政界名人李主任包养住进了艾丽丝公寓,她深爱着李主任,但几年后因战乱,李主任飞机失事。解放后王琦瑶一直做护士替人打针靠自己的微薄收入低调地生活着,三十岁时遇到了康明逊,明知不能结合,王琦瑶还是不顾一切地为她生了孩子成了单身母亲,之后又遇到了一如既往地爱她的程先生,程先生对她照顾入微,但始终没有迈出那个槛,六六年,程先生因迫害自杀,王琦瑶的最可靠的底线也失去了。女儿长大成人后,五十五岁的王琦瑶风姿犹存,很多怀旧的年轻男子与她很投缘。这时候她竟与女儿差不多岁数的老克腊发生了畸形恋。但是这迟来的爱情已经来得太晚了,王琦瑶的时间也不多了。终于有一天,王琦瑶被到她家里偷金条的小偷掐S,草草结束了她悲惨的一生。
  
  这四十年当中,王琦瑶不仅与四个男性发生感情纠葛,同时也与同学蒋莉丽、与长她十岁的严家师母、与小她三十岁的女儿薇薇、与薇薇的同学张永红等四个女性在不同的时间争风头。王琦瑶以她特有的矜持、忍让而又不失体面的以退为美的方法,悄然胜出所有的身边的女人,包括年长她的、与之同龄的和比她小一辈的。
  
  同样是上海作家,有人将王安忆与池莉作比较,指责她写得过于消极。如果按作者的年纪来比这似乎是可以的,但是王琦瑶与林珠是两个不同年代的人,前后相差四五十年,这怎么可比呢?我看将王安忆与张爱玲比应该相配些。虽然两位作者的是属于不同年代的人,但所写的都是跨越三四十年的事。女人走过了这三四十年的大半辈子,从年轻娇美到年老色衰,从满怀忡憬到希望破灭,怎么能不消极?不同的是王琦瑶这四十年,性情一点没变,一样的追求一样的希望,一样的恰如其分地守着她那退到尽头而悄然胜出的法则。而金锁这三十年,是一点点被磨灭被扭曲的。所以要说刻薄消极,张爱玲则有过之而无不及。而王安忆笔下的的王琦瑶一直是积极努力地生活着的,只是将命运弄人,不悲凉又能如何?也许旧上海的故事,总是在悲凉凄美之中才更真实些吧。。。
  
  王琦瑶的一生,不管世俗如何评价,总是爱她所爱的,只要有爱就会花十二分的力去爱。虽然日子很艰难但她还是会很自立地生活着,到S,她都没动过李主任留给她的一盒金条。
  
  可是作者却给了这么个有心思、懂生活的细致的女人一个如此悲凉的人生。一直努力地生活着,盼望着,但是她的感情总是不能善始善终。也许是王琦瑶命薄福浅,无福消受这福份吧。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