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委婉语气?来800字就行.我要语文啊~不是英语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5 18:01:56
如何使用委婉语气?来800字就行.我要语文啊~不是英语

如何使用委婉语气?来800字就行.我要语文啊~不是英语
如何使用委婉语气?
来800字就行.
我要语文啊~不是英语

如何使用委婉语气?来800字就行.我要语文啊~不是英语
汉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汉文化的一个突出的思想就是“中庸”,话不能说得太满、太绝,但许多事情还不得不表达出来,因此人们就在言语中更多地采用了委婉语这种表达方式.但词和句子本身并不是委婉语,只是在语言的运用中才使它们成为委婉语.委婉语从它诞生的那一天就背上了鲜明的社会文化心理的标记,表现出强大的交际功能.

一、委婉语的产生和发展

1、最早的委婉语是随禁忌语的出现而产生的,如果不需要禁忌,许多委婉语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正是禁忌语的存在,刺激委婉语的产生,促进其数量的扩大.
自古以来我们最忌讳的就是一个“死”字,一般会借用其它的词语委婉含蓄地来表达.据调查,汉语中关于“死”的委婉语有上百种之多.中国古代封建等级制度森严,对不同人的死有不同的称法:“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礼记•曲礼》.僧尼去世的婉称一般有“涅磐、圆寂”;道徒去世的婉称有“遁化、羽化、”;未成年去世称:“夭折、夭亡”;年轻女子去世称“香消玉碎、香消玉殒”等;为正义事业而亡称之为“捐躯、牺牲、阵亡、就义”.委婉语实质上是禁忌语的变体,担负着润滑交际的任务.
2、与人交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是必要的,有些敏感性、刺激性的字眼不得不提时,为了对方更易接受,需说得文雅含蓄一点,这是委婉语产生的第二个原因.
在《战国策•齐策》中有这样一段话: “后基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以先王之臣为臣.’” 齐王见孟尝君威望高,势力大,恐危及自己的统治,想撤他的职,但又不愿直说,所以以“寡人不以先王之臣为臣.”为借口来委婉表达其意.
3、中国是礼仪之邦,说话办事都要求个“雅”字,这种求“雅”心理是委婉语产生的第三个原因.
有关性、排泄、阴私等方面的字眼,人们常常把它们与 “粗俗”、“不洁”连在一起,因此这些方面的词多用委婉语,于是有了“去一号”、“方便一下”等词.其它领域不愿直说的字眼也可用委婉语表示,如“停尸房——太平间”、“身体有病——不舒服”、“没钱——囊中羞涩”、“傻——弱智”.这些委婉语表达的意思与原词一样,但它们力图掩饰、衰减、代替婉指汉语的直接和粗鄙,听起来更舒服一些,这与人的心理作用有关,显示了社会文明的程度.

二、委婉语的运用范围

委婉语的运用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用那些美好悦耳的词来替换那些过分外露引人反感、恐惧的词语,使言语更得体,交际也更容易进行,因而可广泛采用.下面就委婉语运用的不同领域具体举例来分析.
1、死亡
汉语中替代“死”的委婉语很多,(如前文),另外有些委婉词的运用不仅可以使听者能理解而且更容易接受,如:
(1)聂耳以23岁的青春年华,过早的写下他生命的休止符.(何为《他的进军号》)
(2)杜月笙疾病缠身,身体极度虚弱,最后油枯灯尽,魂断香江.
除此之外,与“死”有关的字眼也用相应的婉词来替代,如:临死时叫“大限、弥留”;坟墓叫 “阴宅” 等.
2、人体的缺陷
一个人高矮胖瘦俊丑是天生的,但谁都希望自己更潇洒漂亮一点.当你对一个人外貌进行评价时,长得有点缺点的要尽量捡中听的说,这样说减轻了直言的刺激和伤害,也是对别人的尊重与心理呵护.
成年男子胖称“壮”、“富态”,瘦称“精干”、“干练”;成年女子胖称 “富态”、 “丰满”,瘦称 “苗条”;小孩胖称“壮”、 “发育好”、 “结实”,瘦称 “秀气”、“清秀”,只要不太过就可以这样称,但如果太过的话,最好保持沉默.
3、日常生活
饮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也有许多委婉语.如北京话中 “舌” 与 “折” 同音,人们为了求吉利,用“口条儿” 代替 “猪舌头”.另外 “鸡爪” 改为 “凤爪”;送钟改为 “送表”;失业婉称 “赋闲”;穷光蛋婉称 “拮据”.老师对学生的评语也多采用委婉语的形式,以免伤其自尊,如用 “学得慢” 婉称 “反应迟钝”.
4、职业
工种不同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必定会有所差别.提起工人,人们容易与收入不高、简单劳动等联系起来,而用与 “白领” 相对的 “蓝领” 来婉称工人,则会使人有一种地位平等的感觉.那些收入不高、地位较低的职业一般用委婉的语言来表达,如称扫马路的工人为 “清洁工、城市美容师”;称 “伙夫、大师傅” 为 “厨师”;进城做工的青年农民被称为“打工仔、打工妹”.
5、不良现象
对于不良现象,人们一般持厌恶的态度,但是在某些场合或因为不愿提及或因为不好意思就改用委婉语来说明,比如 “第三者” 比 “情夫/妇,姘头” 含蓄.犯罪,直言时感到缺少同情心,犯罪者也会觉得丢人现眼,受人鄙视,因此就用 “失足、出事了” 来婉称.
6、伤、病、残
人人都有求吉避凶的心理要求,尽量使用吉祥一些的词语来替代人们有所顾忌的词语,这样可以减轻当事人的心理压力与自卑感,创造良好的心境.如某些轻度的病症称 “头痛脑热、气色不好” ; “牛皮癣” 称 “银屑病”;四肢残疾称 “手脚不灵便、走路不便”;偏瘫称 “半身不遂” 等.秃顶婉称 “谢顶”;耳朵聋称“耳背、耳朵不灵”.其它的还有“挨了一下子”、“划了个口子” 等代称“受伤”.
7、政治军事
在政治和军事中,也涌现出一批外交上的委婉语.外交家常常企图将紧张局势的严重性缩小到最低限度,因而让自己的真正动机给人以模糊的印象,这样的委婉语只有行家才会明白.曹操在赤壁之战前写信给孙权说:“今治水军八十万,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所谓 “会猎” 实指交战,这是用委婉的言词进行军事恫吓.另外如外交抗议,政策问题,如不加掩饰地使用直言,或者不合乎国际惯例,或者造成政局不稳,运用委婉语可表现出有节的政治风度,避免冲突的发生.

三、委婉语的功能

1、避讳功能
语言禁忌起源于人们对语言与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错误认识,即把名和实等同起来.能够引起恐惧的事物在语言中不能提及,只能用委婉语来代替.如在船上不能说沉或与“沉”同音的字;新年节下不能讲疾病、死亡之类不吉利的话,碰到非讲不可时,得换一个说法,以委婉曲折的方式来表达.
“委婉语的避讳功能不能说成是消极的、迷信的,因为趋利避害是人基于本能的一种自我保护心理,对于无法预料的旦夕祸福,人们总是采取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态度.”(于海江:《英语委婉语的交际功能与构造原则》)
2、礼貌功能
委婉语在交际中还可以避免冒昧和非礼,当迫不得已要涉及令人不快的事情时,应选择委婉的表达法,这样既亮明态度,还因照顾了对方的情面往往可获取对方的好感和认可,避免伤害对方的感情.
一次著名相声演员姜昆在深圳某宾馆下榻时觉得受了冷遇,便问服务小姐:“你没看过电视吗?我就是那个说相声的姜昆啊!” 服务小姐回答得非常平静:“我们这里香港小姐和外国元首都接待过,我们的职责是服务周到,一视同仁.” 服务小姐回答的十分得体,又有礼貌.名人、要人我们都接待过,因此你也不要希望有什么特殊,随后又亮明自己的态度.
3、掩饰功能
委婉语具有模糊色彩,有相当大的迷惑性,所以极少数违法乱纪的贪官污吏,将自己的非法所得婉言为 “灰色收入” ;利用公款吃喝玩乐说成是 “劳逸结合” ;玩忽职守被淡化为 “工作做的不是很好” ;管理不善,生产亏损说成是 “负增长”;经济危机称为 “萧条” ; “静悄悄的外交” 指秘密的外交活动.所有这些都是利用委婉语的模糊性、粉饰性来掩饰事实的真相.
4、幽默功能
委婉语的使用可以使人类的语言妙趣横生、诙谐幽默.现在用来描绘为保持体型而进行的 “反肥持久战”,幽默地说明了减肥女士的决心和毅力.在家庭生活中,有的妻子比较强硬,丈夫软弱,这样的丈夫常被称为 “妻管严”.这些词语含蓄委婉,更让人回味.
综上所述,委婉语不仅指的是词语本身,更是一种积极的语言交际方式.委婉语的运用削减了原词粗俗直接的本意,模糊雅化了原词.但是过多地使用委婉语也同样会引起别人的反感,这样做会给人留下不诚恳和做作的印象.因此委婉语的使用应掌握度,做到恰如其分.

如何使用委婉语气?来800字就行.我要语文啊~不是英语 虚拟语气如何使用 我可以进来吗?我可以坐下吗?用英语怎样问?要用委婉语气, 英语翻译我一直对感到很羞愧 所以不好意思来 我知道这样真的很不礼貌 所以我由衷至歉 (翻译要真诚点 语气委婉礼貌要像美国人一样的) 对比英汉委婉语不同应从哪些方面来对比本人要写一篇对比英语委婉语和汉语委婉语不同的论文,求能给我指点下从哪些方面写,越详细越好, 我无法从你的话中理解出你要表达的意思.用英语该怎么说?委婉的语气 虚拟语气如何使用要有例子 要详细点 委婉语气,英语怎么说谢谢 一般过去时表示委婉语气,例句 英语翻译尽量语气委婉些. 如何委婉询问是否收到邮件(英文)想表达的意思如下:我不知道您是否已经收到我的邮件,冒昧地请允许我再次发送.请用商务信函的语气来写,而不要简单直译,另外再加一句:如果我的产品 课间两位同学在班里追逐打闹如果你是值班长该如何劝阻他们语气要委婉劝阻旅游 如何委婉表达委婉,^_^ 英语翻译如果有点时间就教我点吉他吧.作为报酬我给你做饭好了.(要很委婉的语气) 财务催款通知单怎么写?1.帮我写个范文2.语气要委婉些,毕竟还要做生意的3.写这个催款单要达到目的 Let's____(have) a rest.shall we?答案是have要我说,哪个shall是表示语气委婉,还是表示过去?为什么不填had? 我是发给上级的,语气要尊敬和委婉,如果在工作中有什么需要我做的,请多多指教!英语怎么说? 委婉语可以如何分类(.汉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