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继儒号眉公曾讲过如何是独乐乐,如何是与人乐乐,如何是众乐乐?如何是独乐乐?曰: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如何是与人乐乐?曰: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何是众乐乐?曰:此中空洞原无物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22:04:21
陈继儒号眉公曾讲过如何是独乐乐,如何是与人乐乐,如何是众乐乐?如何是独乐乐?曰: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如何是与人乐乐?曰: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何是众乐乐?曰:此中空洞原无物

陈继儒号眉公曾讲过如何是独乐乐,如何是与人乐乐,如何是众乐乐?如何是独乐乐?曰: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如何是与人乐乐?曰: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何是众乐乐?曰:此中空洞原无物
陈继儒号眉公曾讲过如何是独乐乐,如何是与人乐乐,如何是众乐乐?
如何是独乐乐?曰: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如何是与人乐乐?曰: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何是众乐乐?曰:此中空洞原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

陈继儒号眉公曾讲过如何是独乐乐,如何是与人乐乐,如何是众乐乐?如何是独乐乐?曰: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如何是与人乐乐?曰: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何是众乐乐?曰:此中空洞原无物
系统地分析这三个快乐,“独乐乐”突出的是一个人的快乐,可以用一个“人”字来概括;“与人乐乐”突出的是两个人之间的快乐,可以用一个“从”字来概括;“众乐乐”突出的是多个人之间的快乐,用“众”字来概括恰如其分,因为中国传统文化里“三”本来就有“多”的含义.这样概括之后就会发现这三个快乐蕴含了人的一个“人→从→众”的“社会化”过程,含蓄地指出了快乐是要分享的,并且和越多人分享就越快乐.同时,也从另外一方面印证了马克思“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对人的定义是相当的精辟!只不过马克思没有说出的是“人的社会关系是通过快乐来扩张的”这个细节.
  “独乐乐”是灵魂,是统帅,一个人如果不能感受到真正的快乐是没有办法扩张自己的快乐的.中国古代读书人相当重视“慎独”的修炼,据说修炼久了就会证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感受到“极乐”.早在春秋时期孔夫子就警醒当时的读书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对不重视“独乐乐”的修炼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读书的目的首先是为了找到个人的真正的快乐,而不是要“人前显圣”,但读书人却很容易进入想要“人前显圣,为教育他人而读书”的误区.
  “与人乐乐”是基于“独乐乐”的修炼成果这个内在的驱动力的,它是人在“独乐乐”修炼到一定阶段后自然而然出现的,象《百年孤独》的开篇里说的,突然发现这个世界是新的,新到想一一给别人指出来.这个时候人是一定要找人分享的!可以说“与人乐乐”是一定量的“独乐乐”修炼之后的“量变”促成的“质变”.
  “众乐乐”是“与人乐乐”的修炼成果.“与人乐乐”的修炼象是把自己的生命变为点燃的蜡烛,然后去点燃一个个未被点燃的蜡烛;也更象是不仅仅找到了自己心中的“太阳”,发出了自己的光,并且帮助周围世界的每一个人找到了他心中的“太阳”,让“太阳”在这个世界上永不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