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陵墓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16:19:08
清朝皇帝陵墓

清朝皇帝陵墓
清朝皇帝陵墓

清朝皇帝陵墓
“圣天子孝先天下,首重山陵.”在历代帝王的心目中,陵寝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圣地.清朝自皇太极建立以来,历经二百七十五年,先后开辟了三处皇家陵园,即关外三陵、清东陵和清西陵,共建有皇帝陵十二座、皇后陵七座、妃园寝十座.在陵区外围还建有王爷、公主、大臣、保姆等大量陪葬墓.
  陵寝,是封建社会家天下的产物,是封建帝王及其后妃们死后安葬的閟宫.在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一向宣扬“圣天子孝先天下,首重山陵.”他们认为,山陵关系到帝运之盛衰,国祚之长短.因此,在历代封建帝王的心目中,陵寝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为了保护陵寝安全,建围墙,树界桩,开火道,悬禁牌,再加上封建统治者的故弄玄虚,堪舆家们的大肆渲染,皇家陵园被罩上了神秘的光环.明清陵寝尽管已开放多年,仍然带有浓重的神秘色彩,存在着许多难解之谜.   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从清太宗皇太极建立清(1636年),到1911年灭亡,历275年.先后开辟了三处皇家陵园,即关外三陵、清东陵和清西陵.共建有皇帝陵12座、皇后陵7座、妃园寝10座.在陵区外围还建有王爷、公主、大臣、保姆等等大量陪葬墓.这些皇家陵园,规模宏大,体系完备,富丽堂皇,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从陵寝的营建、帝后妃的葬礼中,我们可以透视到当时的宫廷斗争、财政状况、官员升迁、宫闱秘事、典章制度、丧葬礼仪、建筑规制的一些侧面.因此,陵寝不仅是清宫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清史研究的重要实物资料
  编辑本段清朝陵寝-关外清陵
  关外指的是山海关以外.关外清陵具体指今辽宁省新宾县的永陵、沈阳市东郊的褔陵、沈阳市北郊的昭陵以及辽阳市东郊的东京陵.前三陵称“盛京三陵”,也称“关外三陵”、“盛京祖陵”、“清初三陵”.   关外陵寝埋葬的都是清入关以前的皇帝及其后妃,其中有的是被追尊的帝、后.在这些陵寝旁也建有许多陪葬墓.由于都是始建于入关之前,年代较早,所以颇具特色,对于研究清初历史弥足珍贵.
  关外三陵
  清永陵:始建于1558年,初称兴京陵.1659年,改称永陵.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陵内葬着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贴木尔、曾祖福满、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及伯父礼敦、叔父塔察篇古.1648年,清世祖福临追封猛哥贴木尔为“肇祖原皇帝”、福满为“兴祖直皇帝”、觉昌安为“景祖翼皇帝”、塔克世为“显祖宣皇帝”.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曾先后九次来永陵谒陵祭祖,使永陵祭祖活动成为清代的国家大典.   清褔陵:始建于后金天聪三年(1629年).竣工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经康熙、乾隆两帝增建,方具今日规模.陵内葬有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皇后叶赫那拉氏.此陵面傍浑河,背依天柱山,水绕山环,草深林密,景色十分清幽.其布局虽与昭陵如出一辙,但因它建在北高南低的山坡上,故形成两大特点.   清昭陵: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竣工于顺治八年(1651年),后经康熙、嘉庆二帝增建,才成今日规模.陵内葬有清太宗皇太极及其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昭陵不依山傍水,而是直接建在平地上.四周护以缭墙(围墙),极似一座小城.
  清东京陵
  清东京陵:清太祖努尔哈赤迁都辽阳后,于后金天命九年(1624年)将其祖父、弟、子等十余人的陵墓由赫图阿拉迁至东京城东北4华里的阳鲁山上,成为后金祖陵,故称"东京陵". 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复将努尔哈赤祖父辈的陵墓迁回故土赫图阿拉永陵.东京陵现存努尔哈赤胞弟舒尔哈齐、长子褚英、庶母弟穆尔哈齐及其子达尔差等人的四座陵园.96-97年重修陵道.此陵有缭墙、山门、碑亭等建筑.碑亭保存完好,建于舒尔哈齐墓前,是四券单檐歇山式建筑,内有彩绘藻井,亭中立有大理石《庄达尔汉巴图鲁亲王碑》,用汉、满两种文字刊刻,字迹清晰,雕刻精美.东京陵曾在清朝先祖建业辽沈期间一度为王室的祖陵,在清朝政权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编辑本段清朝陵寝-关内清陵
  清东陵
  清东陵坐落在河北省遵化市马兰峪镇以西的昌瑞山一带,西与天津市的蓟县为邻,北与承德地区的兴隆县接壤.清东陵是清王朝在关内营建的第一座皇家陵园,也是清王朝三大陵园中最大的一座.清东陵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北有昌瑞山做后靠如锦屏翠帐,南有金星山做朝如持芴朝揖,中间有影壁山做书案可凭可依,东有鹰飞倒仰山如青龙盘卧,西有黄花山似白虎雄踞,东西两条大河环绕夹流似两条玉带.群山环抱的堂局辽阔坦荡,雍容不迫,真可谓地臻全美,景物天成.当年顺治到这一带行围打猎,被这一片灵山秀水所震撼,当即传旨"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寿宫".从此昌瑞山便有了规模浩大、气势恢宏的清东陵. 清东陵以她无可辩驳的魅力,以她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于2000年11月30日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级AAAA级旅游景区.   清东陵自1661年开始营建,历时247年才告结束.共建有皇帝陵五座-即顺治帝的孝陵、康熙帝的景陵、乾隆帝的裕陵、咸丰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皇后陵四座,即孝庄文皇后的昭西陵、孝惠章皇后的孝东陵、以及慈安、慈禧的定东陵两座,妃园寝五座,即景陵皇贵妃园寝、景陵妃园寝、裕陵妃园寝、定陵妃园寝、惠陵妃园寝,公主陵一座,计埋葬14个皇后和136个妃嫔.
  清西陵
  清西陵是清朝帝王两大陵寝之一,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15公里处的永宁山下,离北京120多公里.周界约100公里,面积达800余平方公里.这里北依峰峦叠翠的永宁山,南傍蜿蜒流淌的易水河,古木参天,景态雄伟.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选此为陵址.雍正的陵址本来是选在清东陵九凤朝阳山,但他认为“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实不可用”,因而将原址废掉,命另选“万年吉地”.选陵址者奏称,易县永宁山下是“乾坤聚秀之区,阴阳汇合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雍正皇帝览奏后十分高兴,也认为这里“山脉水法,条理详明,洵为上吉之壤”.自此,清各代皇帝便间隔分葬于遵化和易县东、西两大陵墓.   清西陵自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首建泰陵,至公元1915年光绪的崇陵建成,历经186年,共建有皇帝陵四座,即雍正帝的泰陵、嘉庆帝的昌陵、道光帝的慕陵和光绪帝的崇陵,皇后陵三座,分别为孝圣宪皇后的泰东陵、孝和睿皇后的昌西陵、孝静成皇后的慕东陵,王公、公主、妃嫔园寝7座,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个皇帝,9个皇后,56个妃嫔及王公、公主等共80人.建筑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1000多间,石雕刻和石建筑100多座,构成了一个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古建筑群.清西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清西陵与清东陵一起,被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