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写5篇成语的短文.500字的 格式是 1.题目(一个成语) 2.成语的意思,出自哪.3.举例论证.4.自己的见解.500字就够了.好的话我可以加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3 03:04:38
要求写5篇成语的短文.500字的 格式是 1.题目(一个成语) 2.成语的意思,出自哪.3.举例论证.4.自己的见解.500字就够了.好的话我可以加分、

要求写5篇成语的短文.500字的 格式是 1.题目(一个成语) 2.成语的意思,出自哪.3.举例论证.4.自己的见解.500字就够了.好的话我可以加分、
要求写5篇成语的短文.500字的 格式是 1.题目(一个成语) 2.成语的意思,出自哪.3.举例论证.
4.自己的见解.
500字就够了.
好的话我可以加分、

要求写5篇成语的短文.500字的 格式是 1.题目(一个成语) 2.成语的意思,出自哪.3.举例论证.4.自己的见解.500字就够了.好的话我可以加分、
有注释,有典故,有感想.祝楼主好~
  【铁杵磨针: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
  传说李白小的时候学习不用功,缺乏毅力.有一天,他读书读到一半,就不耐烦了:“这么厚一本书,什么时候才能读完啊!”过了一会儿,干脆把书一扔,溜出门玩儿去了.李白连蹦带跳地跑着,突然听到“嚓,嚓,嚓”的声音.”这是谁在磨东西呢?”他寻着声音走去,看见一位老奶奶坐在小板凳上,对准磨刀石,正用力地磨着一根铁棒.李白的好奇心被勾起来了.他蹲下来,两只手支着下巴,傻看了好一阵.老奶奶也不理会他,只是全神贯注地磨着.李自忍不住了,问道:“奶奶,您这是干什么呢?”“磨针.”老奶奶头也不拾.“磨针?”李白更加奇怪了,“这么粗一根铁棒能磨成针?”老奶奶这才抬起头来说:“孩子,铁棒再粗,禁不住我天天磨呀!只要我不间断地磨下去,再粗的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的.”李白听了,心里象打开了两扇窗户:“对呀,只要有恒心,再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他转身就往家跑,拾起扔在地上的书本,专心致志地读起来.经过长期刻苦的学习,他打下了扎扎实实的基础.后来,李白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亡羊补牢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兴,生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嫌自已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忧忧.有一天,他又荷着锄头下田了,他觉得稻苗似乎一点也没长大,于是苦心思索着有什么办法可以使稻子长高一点.
  忽然,他灵机一动,毫不犹豫的卷起裤管就往水田里跳,开始把每一棵秧苗拉高一点.傍晚,农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为聪明的杰作,得意洋洋的跑回家,迫不及待的告诉他太太说:“告诉你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一个好点子,让咱们田里的稻苗长高了不少.”农夫太太半信半疑,就叫儿子到田里去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子听到家里的稻子长高了,兴奋地飞也似的跑到田里去看.这时,他发现稻苗是长高了,但是却一棵棵低垂着,眼看着就要枯萎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千万不可以学宋国农夫的作法,一切事情都有它的顺序,如果一心只想早点完成就破坏它的次序,到头来不仅不能提早完成,反而一事无成.
  【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 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人的眼睛只盯着那只精美的盒子,结果却丢掉了真正有价值的宝珠.可见,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次,否则就会像这位“买椟还珠”的郑人那样做出舍本逐末、取舍不当的傻事来.
  美丽是可以营造的,但真正的美丽却不应有丝毫的人工雕琢,它应是真实的沃土中盛开的鲜花!如果一个事物真正美丽,那么他是不需要任何外界的帮助来衬托他的.不要太注重外表,本质才是最重要的.
  【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据《韩非子》记载,齐宣王爱听吹竽,又好讲排场.为他吹竽的就有三百人.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根本就不会吹竽,看到这个机会,就到齐宣王那里去,请求参加这个吹竽队.齐宣王就把他编在吹竽队里,并且给他很高的薪水.这位根本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每逢吹竽,就混在队里,拿着竽装腔作势.这样一天天混过去,不曾被人发现.
  等到齐宣王死了,齐泯王接替王位.他和齐宣王不同,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竽,而是喜欢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来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逃之夭夭,不敢再冒充吹竽人了.
  西方谚语说,你可以在某时欺骗某一些人,却不能一直欺骗所有的人.南郭先生不会吹竽硬装做会吹竽,终有露出马脚之时.
  这个故事也说明南郭先生不善于运用良好的学习条件.在齐宣王300人的吹竽队里,与其他299名乐师相处,学习资源还算丰富.但他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满足于滥竽充数,自欺欺人,只能落个逃之夭夭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