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6:08:31
意识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意识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意识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意识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意识存在于我们的头脑里,人们只能用语言表达它,用文字记录它,不能用它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虽然只靠单纯的意识不会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但是意识却有一种本领.那就是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不停在告诉人们,应当做什么,以及怎样去做,在实践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这种力量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指人类自觉地认识改造世界的属性,反映的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性质。这里的认识和改造世界强调了人对世界的关系中的两种活动,但是不能而将二者对立起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根本性的特点就是将实践引入认识论,强调实践既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人类之所以发展而不是像动物一样“世代”依旧,就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只有正确地理解了主观能动性,才可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

全部展开

主观能动性指人类自觉地认识改造世界的属性,反映的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性质。这里的认识和改造世界强调了人对世界的关系中的两种活动,但是不能而将二者对立起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根本性的特点就是将实践引入认识论,强调实践既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人类之所以发展而不是像动物一样“世代”依旧,就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只有正确地理解了主观能动性,才可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只能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因为不仅只有人才有“主观”,更主要的是主观能动性这个概念所反映的就是与人类的发展相一致的、人类自觉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和规律性。尽管没有精神、意识活动,也就无所谓人、也就无所谓人的主观能动性,但是仍然不应将主观能动性或者人的主观能动性混同于甚至等同于“意识的能动性”,在人类对于世界的主观能动性中,包括主观的精神活动和客观的实践活动,但物质实践活动是第一位的,是主要的方面。如果因为是主观的能动性而认为人类要先有“想”然后才有“做”,因而认为主观能动性就是“意识的能动性”,就必然要认为在人的主观能性中意识是第一位的,这就实际上走向了唯心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东西决定精神的东西,同时精神的东西又反作用于物质的东西,社会的存在决定社会的意识,同时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作用和反作用是指相互间的关系,这里的作用和反作用是在第一性与第二性的前提下的相互关系,不是物理学上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没有“同时性”的指谓。尽管“反作用”也是作用,从而也就具有指向性,也就必须“能动”才能“作用”,但是哲学上不把“反作用”的这种性质叫做“能动性”,所以一般也不讲“意识的能动性”,或者讲“意识的能动性”时实际上所表述的仍然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概念的反映客观实际,“符合”客观实际,而不是强调概念的合“逻辑性”,所以不能简单用“类比”、“对照”等方法理解哲学概念。这点类似于语法上的“专用名词”,不能“根据推理”理解。

收起

主观能动性的含义:
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以及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
(1)“主观能动性”是指“想”和“做”以及在“想”和“做”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想”是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与活动,“做”是人们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也包括实践活动,而且这两项内容不可分。
(2)“意识能动性”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客...

全部展开

主观能动性的含义:
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以及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
(1)“主观能动性”是指“想”和“做”以及在“想”和“做”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想”是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与活动,“做”是人们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也包括实践活动,而且这两项内容不可分。
(2)“意识能动性”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二是指意识能动地通过实践反作用于客观世界。可见,第一,意识能动性不等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它仅限于“想”,不包括“做”,属于意识范畴;而主观能动性除了“想”,还包括“做”,即实践。意识能动性虽然体现在“做”,即实践中,但实践不等于意识的能动性。第二,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是意识能动性的表现之一,所以也不能把意识能动性与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等同起来。
2.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1)要辩证地理解客观规律、客观条件,它既是对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制约,同时也给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理解时要划分两个层次:第一,客观规律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从质的差别来看,“人们是否按客观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从量的差别来看,“人们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的积极效果的程度”。第二,正因为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们才需要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以便做到按规律办事,取得成功。
(2)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3)通过对错误观点的分析反过来理解正确观点,反对割裂二者的辩证关系。错误观点主要包括:第一,“不尊重客观规律,夸大主观能动性”的观点。第二,“认为客观规律妨碍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放弃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观点。
怎样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1)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受主观因素的制约。怎样才能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主观能动性能否正确发挥,决定着实践的结果。
(2)突破这一难点,应该注意认识和处理如下关系:
第一,要坚持一个根本的哲学观点:物质和意识的辩证统一。
主观能动性不等于意识的能动性。但是主观能动性所包括的三个方面有两个方面(“想”和“精神状态”)直接说的就是意识的能动性,还有一个方面是“做”,而它始终是在意识的指导下进行的。在此意义上说,研究主观能动性的问题,也就是研究意识的能动性问题,主观能动性的对立面是物质世界,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可见,要从根本上把握发挥主观能动性问题,就必须从正确对待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入手。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物质决定意识;另一方面,意识具有能动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唯物辩证地解释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认为前一方面的内容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同时又充分肯定了后一方面的内容,当我们说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时候,首先应当坚持物质决定意识的根本原则,而不应随意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否则,无论是否自觉地意识到,都会陷入唯心主义的境地。同时又应当坚持主观能动性具有巨大作用的观点,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弃它,问题不在于要不要发挥它的作用,而是在于怎样发挥它的作用。否则,无论是否自觉地意识到,都会陷入机械论的境地。
第二,要按照一个根本的制约因素——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去想去做。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最重要的是受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的制约。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无论是认识事物,还是改造事物,都必须从这个最根本的因素出发。
第三,要创造一定的物质条件,使用一定的物质工具。
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事物和改造事物,都需要一定的“媒介”,其中基础性的东西就是物质条件和物质工具。
第四,要通过实践这个根本途径。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事物,只能是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的。主观能动性的“做”,本身就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是实践。
第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主观能动性,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具体的人去发挥的,人的素质的高低对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会产生不同结果。

收起

意识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客观规律和意识能动性、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是A.尊重客观规律性是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的前提、意识能动性制约客观规律、客观规律制约意识能动性B.发挥意识能动性是认识客观规律性的必要 请问:意识的能动性和主观能动性是不是一个意思? 主观能动性与意识能动性一样吗? 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和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 主观能动性 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反作用 的关系 请问 意识的 能动性和能动作用是一样的吗?还有 人的主观能动性又是怎么回事? 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的途径是什么?谈谈你是怎样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取得学习和能力 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是什么 意识能动性的条件是什么 什么是意识的能动性啊? 什么是意识的能动性作用? 如何发挥意识的能动性 意识的反作用或能动性,从根本上说是( ).A、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B、客观世界的反映 C、对人类自身的改造 D、正确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意识的能动性和物质的客观性的关系问意识的能动性和物质的客观性之间有什么关系?不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而是两者能动性和客观性. 意识与主观能动性的区别主观能动性应该不完全属于意识,应该是一种活动或者包括意识在内,但不完全都是意识对吧是这样的关系吗? 宿命论究竟是对的还是错的?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讲,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必须符合物质的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物质决定意识,“离开了知识,能动性 主观性和主动性的区别?我明白主观能动性和意识能动性,但是不知道主观性和主动性的区别,所以希望有个朋友能告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