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列宁主义?什么是毛泽东思想?什么是邓小平理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2:32:27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列宁主义?什么是毛泽东思想?什么是邓小平理论?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列宁主义?什么是毛泽东思想?什么是邓小平理论?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列宁主义?什么是毛泽东思想?什么是邓小平理论?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列宁主义?什么是毛泽东思想?什么是邓小平理论?
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产生于西欧,当时西欧资本主义已有相当发展.英、法、德 3国是其发源地.因为当时英、法,德,等国已经或正在实现产业革命,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产业无产阶级已经由自在阶级开始向自为阶级转变.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以《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标志 .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18世纪中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此外,法国启蒙学者的思想和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学家的阶级斗争学说,也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料.19世纪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特别是细胞学说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的发现、进化论的新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他们按其社会地位而言,原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按其哲学观点而言,原是唯心主义者;按其政治观点而言,原是民主主义者.大体上在1842~1844年间,他们积极投身于现实的政治斗争、工人运动和科学研究,转变为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唯物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从1844年起合著《神圣家庭》《德意志意识形态》,并分别著有《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哲学的贫困》等书,阐明无产阶级的新世界观.1848年2月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第一次对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作了系统的表述,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以后他们的毕生活动中,继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一词,是在1883年3月马克思逝世后,才被作为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的代表而逐步流行起来的.
  主要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产物.它主要是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而创立的崭新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马克思、恩格斯在1841年以前曾经接受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从1841年下半年起转向 L.A.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他们吸取G.W.F.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而摈弃其唯心主义,吸取费尔巴哈哲学中唯物主义而摈弃其形而上学和社会历史问题上的唯心观点,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他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同时批判地继承法国资产阶级历史学家J.-N.-A.梯叶里、F.-A.-M.米涅等人的阶级斗争思想,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1841年柏林大学毕业后,在报刊上发表革命民主主义言论.从1842年10月至1843年 3月担任《莱茵报》主编,尽力为劳苦大众申辩.他在实践中第一次遇到要针对物质利益发表意见,促使他去研究经济问题.恩格斯于1842年底到达英国后也注意研究政治经济学.他们从英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D.李嘉图的著作中吸取劳动价值论而摈弃其掩盖资本家剥削的理论,发现剩余价值剥削的秘密,创立了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从1842年起他们研究C.-H.de圣西门F.-M.-C.傅立叶和R.欧文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从1843年起分别在英国、法国参加工人运动,通过亲身实践转向工人阶级立场,并从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动揭露和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天才预测中吸取合理因素而摈弃其唯心史观和空想部分,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主要组成部分
  作为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的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3个组成部分.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同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实践的结合中发展的;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发展的;是在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创造性研究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 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后,他们的继承者继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制定了关于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他总结了苏维埃俄国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使马克思主义进到一个新阶段——列宁主义阶段.在中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历史、社会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称.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的基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精神只是运动着的物质的最高形式.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人们能够认识并正确运用客观规律.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引出来的,实质上可以归结为以下 3个规律:从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法是关于一切运动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运动的根源在于矛盾.矛盾双方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之中.人们要认识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必须通过实践,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个别人的认识又是有限的,这个矛盾要在无穷无尽的、连绵不断的世代中解决.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两者的结合构成生产力.人们在发展生产力时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即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为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性质随着生产力的改变而改变.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等等;所以每一个历史时代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思想的基础.从原始公社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是在现实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个人在历史上有一定作用,每个时代都需要而且能够创造出自己时代的伟大人物.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基础的各个时代的生产关系,尤其是着重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创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它阐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分配的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生产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生产的重要特点是自由雇佣劳动制,工人的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而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马克思发现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一天创造的价值同它每天的消耗全然不同.雇佣工人每天除了补偿自身劳动力价值以外,还必须额外工作若干小时,马克思称之为剩余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称之为剩余价值.还对剩余价值率、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分解等等作出科学分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揭示资本家剥削的秘密,成为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马克思把社会产品按价值分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 3个部分,从而分析了资本主义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深刻矛盾.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社会性和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日益暴露和周期性经济危机的不可避免性.马克思阐明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指出资本积累必然造成社会两极分化,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更为尖锐.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同资本主义私有制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从而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要让位于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唯物史观的发现,使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成为可能.剩余价值的发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性质及其运动规律.这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它的任务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历史条件以及这一事业本身的性质.它是最直接又全面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斗争的行动科学.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合乎规律的结果,推翻资本主义并实现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是通往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这个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按其成熟程度不同分为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在低级阶段,各方面还存在旧社会的痕迹,实行的是等量劳动的交换;在高级阶段,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那时将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共产主义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要保证社会主义革命获得胜利并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工人阶级必须组成与有产阶级一切旧政党对立的独立政党.工人政党要有一个新的科学世界观作为理论基础,它比其余无产阶级群众更善于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始终代表着整个运动的利益,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共产党在为实现自己纲领的斗争中要实行正确的战略策略,要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要善于争取各种同盟者,善于同其他政党采取种种共同行动.
  马克思主义除了以上 3个主要组成部分之外,还包括政治学、军事学、历史学、教育学等方面的内容.
  http://bk.baidu.com/view/9226.htm
  列宁主义被称为“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它最早是由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命名的,是列宁(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杨诺夫)在20世纪初形成的思想体系,社会主义阵营内部认为列宁主义是在俄国实践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修订和补充.
  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复兴及对各种机会主义和错误思潮的批判中,根据新情况提出新观点和新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列宁主义阶段.“列宁主义”一词始见于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后.1924年斯大林在《论列宁主义基础》一书中系统地论述了列宁主义,并把它定义为:“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发展所作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是很丰富的.构成列宁主义的核心内容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①帝国主义理论.②无产阶级革命理论.③民族殖民地问题理论.④无产阶级专政理论.⑤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⑥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列宁主义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它指引俄国人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它鼓舞和推动了全世界一切被压迫阶级和一切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的斗争.它至今仍然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指南.
  列宁主义原则
  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如下:
  1.社会人群最重要的区别在经济基础决定的阶级,阶级(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是对立的,而且对立的矛盾不可调和.
  2.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权.无产阶级政权的国家实行集权的公有制.
  http://bk.baidu.com/view/151169.htm
  毛泽东思想是在同各种错误倾向的斗争和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必然要遇到许多特殊复杂的问题.在北伐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统一战线和农民同盟军问题,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土地革命战争(见十年内战)时期,创立了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抗日战争时期,解决了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关系,完整地系统地产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政策,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1943年7月,王稼祥在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22周年而写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第一次使用了“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1945年4月,中共七大修改后的党章中正式把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共全党的指导思想.刘少奇深刻分析了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指出:百余年来,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为了自己的解放而流血斗争,积有无数丰富的经验 ,这些实际斗争及其经验,不可避免地要形成自己的伟大的理论,使中国这个民族,不仅是能够战斗的民族,而且是一个有近代科学的革命理论的民族.这个理论就是毛泽东思想.
  理论体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概括为:关于现代世界情况及中国国情的分析,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与政策,关于解放农民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统一战线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战争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根据地的理论与政策 ,关于建设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理论与政策,关于建设党的理论与政策,关于文化的理论与政策等.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具有极其丰富的多方面内容和强大的生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进一步概括指出毛泽东思想在以下6个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①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出发,深刻分析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对象、动力、同盟军、领导权和革命转变的问题,根据中国革命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总结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领导是革命的三大法宝,创造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的指导原则.②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所造成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实行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政策,对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把企业的改造和人的改造结合起来的方针.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在经济建设中提出了农业为基础,正确处理农轻重的关系,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等一系列正确方针.③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创造性地解决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纪律严明的、同人民保持亲密关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规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规定了党指挥枪的原则,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强调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实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军政一致和瓦解敌军的原则,提出了一套军队政治工作的方针和方法,制定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和十大军事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提出加强国防,建设现代化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指导思想.④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精辟论证了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是革命政党一切实际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必须根据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和实际条件及其变化来确定党的政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要掌握斗争的主要方向;要善于利用矛盾 ,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的策略;在统一战线中要实行又联又斗争的原则,要照顾同盟者的利益等.⑤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提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又反作用于政治和经济;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的生命线;要发展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文化;实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要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知识分子要同工农相结合等.⑥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特别强调从思想上建设党,创造了延安整风的宝贵经验,明确提出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这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http://bk.baidu.com/view/19940.htm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个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第四,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1.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3.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4.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同经济、政治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5.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6.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又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获得新的时代内容.
  7.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在现代化建设的长过程中要抓住时机,争取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又比较好的阶段,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可是同步富裕又是不可能的,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8.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执政党的党风,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9.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上述九条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相互关联,不可分割,要掌握其完整体系和内在逻辑.第一条是思想基础,是这一理论的精髓,贯穿于全部.第二条是这一理论的前提和立论基点.第三、四、五、六、七条着重论述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这一理论在党的路线上的集中表现.
  http://bk.baidu.com/view/81772.ht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