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中的《司马朗》原文及翻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6 15:47:39
三国志中的《司马朗》原文及翻译!

三国志中的《司马朗》原文及翻译!
三国志中的《司马朗》原文及翻译!

三国志中的《司马朗》原文及翻译!
一、原文: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徙,带山之县必骇,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gui)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钞.
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迁兖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惇、臧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
(节选自《三国志 魏志 司马郎传》)
二、翻译: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郡温县人.九岁的时候,有人说起他父亲时称字而没有称名,司马朗说:“不尊重别人的父母,也就等于不尊重自己的父母.”那个人对他表示了歉意.十二岁的时候,通过经学考试,成为一名童子郎.因为司马朗长得又高又壮,监考的官员怀疑他隐瞒了年龄,便盘问他.司马朗说:“我内外的亲戚,历来都长得高大.我虽然幼稚柔弱,却没有攀高依赖的习气,折损年岁来谋求学业的成就,这不符合我的志向.”监考官对他的回答感到惊异.后来关东一带黄巾军起事,原来的冀州刺史李邵家住野王县,临近险要的山区,打算迁徙到温县居住.司马朗劝说李邵道:“唇亡齿寒的道理,难道只限于春秋时的虞国和虢国吗?温县与野王县就是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现在您离开野王而迁居温县,只不过是逃避了早晨死亡的期限,却不能把死期延缓到明天,而且您身上寄托着一郡人民的希望,现在贼寇还没到您就要先离开,沿山一带州县的人民必然恐惧震惊,这等于动摇民心,为那些强盗坏人打通犯罪的途径啊!我私下里真为全郡担忧.”李邵不听劝告,沿山一带的居民果然大乱,纷纷向内迁徙,有的被强盗掠夺.
司马朗二十二岁时,曹操征召他为司空掾史,任命他为成皋县令,因病离职,又复职任堂阳县长.他治理地方政策宽厚仁惠,不用鞭、杖等刑罚,百姓也不犯法.他升任兖州刺史,政策和教化得到了全面的推行,受到百姓的称赞.即使在行军打仗的时候,司马朗也总是穿着粗布服,吃粗劣的饭食,用俭仆的生活给部下作出表率.建安二十二年(217),司马朗与夏侯惇、臧霸等人征伐吴国,行军到居巢的时候,部队中发生了瘟疫.司马朗亲自巡视军营,为生病的士卒请医配药.他自己也染上了疾病,死时年龄为四十七岁.